1、(人教版)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析】“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二)修辞的巧用/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例如: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2/隐语,(谐音)双关:
2、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我们读过的如刘禹锡的竹枝词又如: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二)修辞的巧用/3/对比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任意翔/写***自在(前两句/【
3、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 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人才理想的向往//(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松坚贞高洁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莲表达爱情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离愁别绪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4、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三)表现手法3/写景,常用写景方式有/(1)侧面烘托(2)以景衬情(3)动景、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抒发感情(5)虚实结合(6)卒章显志(7)移情(8)烘托/(三)表现手法3/写景(1)侧面烘托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例如: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 夜深还过女
5、墙来/淮水东边旧时月/空城寂寞回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例如: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三)表现手法3/写景(2)以景衬情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
6、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三)
7、表现手法3/写景/动景、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3)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采用了动景(后两句)静景(前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三)表现手法3/写景(4)塑造意境/渲染
8、氛围/融情入景,抒发感情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例如: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
9、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下文四句叙事/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染了浓浓的愁意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又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析】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三)表现手法3/写景(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融情入景,抒发感情喜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例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
10、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三)表现手法3/写景(5)虚实结合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例如: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
11、地/冰雪消融/牧马在如/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傍晚/的季节到了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三)表现手法3/写景(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三)表现手法3/写景(7)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又如: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析】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三)表现手法3/写景(8)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诗人侧面写了
13、“帆/鸟/海/树“/烘托出暮雨的细密和诗人浓浓的离愁别恨//(四)结构层层渲染/铺垫江上看山(宋苏辙)朝落日孤去霭新/暮行百里一回头/憔悴荒村赤如赭/看江上枯崖山画/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唯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析】此诗通过色彩的层层渲染/描绘出一幅幅美景/“赤如赭“的“荒村“/“落日“时分的“霭新画“/“更新色更深“的“前山“/已让诗人观止/抒发感叹谁知可爱信如今!却哪知巫山最浓秀?层层的渲染/达到很好的***效果/首尾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例如:诉衷情(宋陆游)当年***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思考题:/第1题: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