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细微之处见精神。人们认识和了解知青这个群体,也是透过知青们一桩桩、一件件生活小事看到他们的精神世界、精神风貌的。他们的正义,他们的果敢,他们的辛劳,他们的进取,他们的奋斗,未必轰轰烈烈,但却可歌可泣。因为他们把自己青春最宝贵的时光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农村这块贫瘠的土地,献给了祖国建设的征程中。
白云朵朵,那是知青洁白无瑕的心地, 麦浪滚滚那是知青青春的***在激荡。广阔的大地啊,那是知青大度坦荡的胸怀。一望无际的蓝天,放飞着我们知青的憧憬和理想,书写着知青广阔的胸怀和战天斗地的画卷!
我们下乡的黑山冬季特别冷,一马平川,无遮无挡,北风刮到脸上像刀子刮一样难受。我们几乎全部武装,棉衣棉裤棉鞋棉帽子,脖子上还要围上大围巾将半个脸挡住,防止风钻进棉衣,腰上还系个草绳,扎得严严实实,羊毛手套暖暖和和的。但是在外面干起活浑身热乎乎,一旦停下依旧发凉哆嗦,我们没有退却。
下乡时主食就是高粱米玉米面,为了给大家改善,海州从家里回来带来几斤大米,在当年大米可是精贵物,他是将自家每月定量的几斤大米拿回来给我们尝鲜。晚上熬了一大锅白米粥,大伙就着大饼子喝得肚儿圆,胖墩说像牛奶一样香甜,我们一个个吃得舔嘴抹舌的。后来我转点到新宾天天吃大米,常想起那顿粥。
下乡时洗澡很不方便,夏秋两个季节在井边用凉水冲冲就可以,冬季和春天我们开始都是每隔一段时间赶集时去镇上大浴池洗澡,来回二十多里地去一趟不容易。后来点长海州想办法弄来一个大油桶刷洗干净,作为我们冬春季节洗澡的设置,每次烧两大锅水再对上冷水就满了,大家按照炕头炕稍变换顺序依次入浴。
下乡时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去村东大河去游泳,在水里欢快的追逐。下乡转年尽管汛期水流较急,也没有影响我们游泳的热情。在我们的上游村里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也在水中玩耍,突然有两个孩子在激流中没有站稳,被水冲下来大喊救命,我们马上迎了上去,游在前的海州和兆权牢牢抓住了他们,避免了溺水事故。
下乡时村东头的那条河河道宽水流急,鱼儿多得跳出水面撒欢,对于几乎很少见到肉星儿的知青这鱼的***力真大。钓鱼功夫慢又不过瘾,胖墩提出崩鱼的办法,就是将汽水瓶子装上***,装上导线,再用黄泥把瓶口封死,当***扔到水里把鱼崩迷糊,漂到水面,顺流而下,我们在下游撒网待鱼,满载而归。
我也说说下乡时自己的箱子。我的箱子是爸爸用旧***板给我打的,上面刷上土***的油漆,看起来与家具店买的别无二致。爸爸的木工活正经不错,箱子打的结结实实,爸说,这箱子几十年都用不坏。我们知青每人都有一个箱子,只是大小材质各异。我的箱里除了衣物还有好多书,平日里我常伏在箱面上写信和看书。
我们下乡时不管环境怎么艰苦,也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下雨天干农活很不得劲,打伞不方便,我们大都是身披塑料布,从头到脚一遮挡完活,任凭雨水顺着面颊和下面小腿流淌,又凉又潮,干起活来汗水与雨水流淌在一起,也就不觉得凉了。雨天干活穿鞋不舒服,大家都赤脚上阵,社员夸我们知青能吃苦不怕累!
胖墩应征入伍,青年点的同学准备去新立屯照相留念。正在穿衣打扮时,村里一帮青年匆匆赶来,原来他们是听说胖墩当兵要走,也要随着合影留个纪念。回想我们刚来时,他们对我们比较冷淡,互不了解,有人还背后散布我们娇气,经过几年朝夕相处,互帮互助,大家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此刻更是依依惜别!
时间荏苒,岁月如流。五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眼过去。我们如今已经步入老年的行列。我们青春的汗水曾挥洒和浇灌黑山这块土地,我们无怨无悔!回首往事,心潮彭拜,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知青精神是我们终生的财富,同学情谊是我们珍藏在心,永志难忘的挚情!知青的经历成为我们人生的宝贵财富,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砥砺前进,完美人生的动力和源泉!
回忆知青峥嵘岁月,心中依旧青春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