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文库网

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

时间:2023-03-20 03:54:39  热度:0°C

1、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20年12月15日上午900-1130】南充市高2021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2/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进入老年期,尽管他们已经退

2、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战场,但相当多的老年人自愿参与社会发展,他们希望发挥余热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他们也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普通百姓,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社会参与的主要场所,社区的建设与治理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在结束职业生涯后,老年人归属感的满足便转向家庭、社区等场所。老年人因其群体的特殊性,社区生活不仅能满足其生理和安全层面的需求,更有助于其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不断和社区以及居民进行互动,从而和社区

3、产生更多的情感交集,在社区中获得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在社区中获得的满足感又会成为其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的动力。老年人可在参与社区治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在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尊重。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是“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老年人对人生价值实现的追求不随生理机能的老化而衰退,在为社会所认可与接受中继续证明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积极老龄化的要义。 中国有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 中国乡土社会中存在着长老***。我国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治理的模式是:“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造乡绅

4、”。最具代表性的“乡绅制度”是秦汉时期的“三老制”和明清的“里长制”。在这些制度下,传统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教化乡民、约束乡里和协助维持基层社会秩序与稳定等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的乡土特色。当今社会不再是乡土的社会,但把社区营造为生活共同体、要增强共同体的归属感的价值追求不变。现在的老年人不再是传统儒家文化熏陶成长的一代,新一代“老年人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对互联网的接受和使用程度不断提升”。让德高望重的老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让老人所具备的经验、知识和受到的尊崇成为基层治理资源的不可或缺部分。当前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在全国各地已经有良好的实践

5、基础。他们不仅在后单位制社区、农村社区中,也在城市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苏州市沧浪街道以21名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娘舅志愿服务团队”在调节邻里***、化解居民矛盾等方面成效显著;北京市房山区“风铃志愿者队”成员200余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老年人们通过志愿服务在社区安保维稳、社区建设等方面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新时期的老年人正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总结经验。 (摘编自鞠春彦、李 凯“老有可为”: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实现积极老龄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进入老年期后,就会退出社会***和经济生活,但仍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

6、和积极贡献者。B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老年人获得生理、安全、精神、社交和个人实现等方面需求的满足。C“乡绅制度”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一种***自治制度,体现着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D秦汉时期“三老制”和明清时期“里长制”推行的长老***,是传统中国的一大乡土特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采取“总分总”的形式,首先提出中心观点,再从两个层面并列地进行了充分的论证。B文章围绕“社区可以成为也必然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落脚点”,论证了老年人社会参与落足社区的可行性。C作者基于中国长老***的文化根基与传统,提出了“新时代的社区治理离不开老年人的参与和贡献”

7、的论断。D作者从传统乡土社会的长老***到现代社会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案例,纵向深入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社区生活中,老年人对社区事务的热情和兴趣,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能要高于青年人。B社区承担着应对积极老龄化的任务,“积极老龄化”的基础环节和要义都可在社区生活中实现。C当今社会不再是传统的乡土社会,让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已经不适合***的农村社会了。D让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平台使“老有所为”,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日前,******、国

8、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对几位意见制定的参与者、研究劳动教育的资深学者、北京和地方劳动教育的先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记者:区别于过去,“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要避免哪些理念和原则上的误区?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倡导三种劳动表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檀传宝: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

9、比重增大。要注意体力劳动的一面,但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记者:北京十二中有数十年劳动教育的传统,还拥有校办工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十五六年了,本报曾进行专门报道。万事开头难,两位校长能否谈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初期遇到过哪些困难?李有毅:起初,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中,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调整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的基本任务包含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其次,加强顶层设计,

10、实现劳动和育人的结合。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上位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再其次,将课程作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2018年起,总校制定劳动教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初高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方少文:其中一个难点是和家长的沟通。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学校首先通过家长会、书信反复沟通,然后请家长轮流参与到劳动课堂中来,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对劳动的喜爱与收获,通过孩子们在劳动以后的悄然变化,家长们逐步认可、配合、支持并引领辐射到邻居、同事、亲友中。记者:尽管有过曲

11、折,但两位校长克服困难,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李有毅:应该是学生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又能感受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可谓益德益智;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中能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可谓益体;学生还可以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感知和创造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实现益美。方少文:坚持劳动教育为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大大提高;高年级初步了解了农事劳作和职业技能;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主动为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关心社会

12、与环境。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能***做一桌菜的小学生不在少数。 (摘编自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04-23)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徐长发和檀传宝在谈话中都提到了创造性劳动,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B檀传宝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不能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C李有毅、方少文谈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困难都包含了对劳动教育认识方面的问题。D方少文的谈话表明家长可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道阻力,学校应做好和家长的沟通。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徐、

13、檀二人都有较高理论水平,他们应该是研究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B李、方两位校长是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记者的提问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开始,继问开展劳动教育的困难和收获,逐步深入,逻辑性较强。D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借鉴,这是一场很有深度的访谈,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6你认为这场访谈对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凤凰琴(节选)刘醒龙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的一片。来的人都

14、送了礼,有布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儿登记,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余校长若是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起?孙四海坐在那儿没事干就去厨房帮忙,孙四海刚进去,邓育梅就来喊他,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舅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出来对张英才说:“余校长转正后,这两年师范怎么个读法?三个孩子由谁来养活呢?一二十个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张英才也没有答案,就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谁能把后路看得一清二楚呢?”酒

15、席在操场摆了几十桌,大家都说,就是上次老支书死,也没有明老师死得隆重热闹。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张英才送完最后一张桌子回来,见舅舅和余校长正在他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站了一会儿,孙四海和邓育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舅舅递过一张表,说:“你看余校长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舅舅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谁来也没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吗?”孙四海说:“是真的,从上次李子出事后,我就一直在想,假如自己一走,李子一家怎么办,特别是李子怎么

16、办。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其实是无所谓的。”邓育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张英才仍旧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舅舅随后进来,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

17、:“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吗?就是我。”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说自己的:“转正的事我不强迫你,我讲个故事,你再决定。十几年前,这个学校只有两个教师我和明爱芬。那年学校也是分到一个名额。论转正条件,明爱芬比我强一大截。我就想别的门路,迅速和你舅妈结了婚。你舅妈品行不好,已离了两次婚,但她有一个军官叔叔做靠山。明爱芬当然明白这一点,她为了证明自己比我强,明知无望,又刚生孩子,仍硬撑着要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我。结果就是前几天余校长所说的,将自己弄废了。我一转正就调到了文教站,走之前,就想将凤凰琴作为礼物送给她,让她躺在***上时有个做伴的。写好字后又怕自己的名字会***

18、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我将自己的东西全拿走了,就只留下凤凰琴,没想到它一直搁在这里。”张英才听完了说:“这叫有得必有失!”舅舅说:“你真聪明,我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躺下后又补充:“这次转正要两步棋一步走,一边到师范报到,一边办手续,晚了赶不上考试,拿不到学分就麻烦了。” 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张英才离开界岭小学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校,这种天气余校长、邓育梅和孙四海都要到半路上去接学生,三人都为不能为他送行而感到不好意思。张英才将那副四百度的近***送给了孙四海,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张英才,然后,大家握手道别,各走各的路。 (有删节)注:这个转正名额是张英才写了一篇反映

19、界岭小学的文章见报后,上面点名奖给他的,但他说服舅舅万站长,把名额让出来,给了余校长,余校长又让给了明老师,明老师在拿到转正名额表后,含笑去世,最后名额又回到了张英才手中。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介绍了明爱芬老师葬礼上的人数、礼物以及酒席上的热闹,正面描写了界岭地区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和明老师奉献教育、受人爱戴的光辉形象。B转正名额最后落到自己头上,张英才两次强烈表达不相信,并不是他不愿相信余校长等人的人品,而是他太懂得转正名额的珍贵。C小说巧妙借一个转正名额来展开故事情节,并由此引出舅舅万站长和明老师之间的旧事,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民办教师转正

20、的艰难。D小说结尾时,张英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下离开界岭小学,这个环境描写既烘托人物心情的压抑沉重,也暗示界岭小学的前途依旧晦暗难明。8舅舅万站长在和张英才的对话中说出了凤凰琴的来历,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分)9刘醒龙不止一次说过,“文学中最紧要的还是爱与善。”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表达了哪些“爱与善”?(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在翰林时,武

21、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无可赎之理。”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

22、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惫甚。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杨慎)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惫甚/B先是

23、/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惫甚/C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惫甚/D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惫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少师,职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明、清时期以朝臣兼任,拥有实际的***。B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探花、榜眼。C服阙,又叫“服除”

24、,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朝廷***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制期满,可再次为官。D隆庆,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历史上最早的年号是汉光武帝的“建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杨慎机敏好学,博闻强识。在翰林时,钦天监和翰林院众人无法回答武宗问题时,杨慎不仅准确作了回答,还进行了佐证。B杨慎重视孝道,讲究礼制。继母去世后,他按照礼仪服丧;闻知父亲生病,他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他又请求归葬。C杨慎禀性刚直,抗疏切谏。武宗着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直言上书,极力劝阻武宗。不久,武宗只得称病回朝。D

25、杨慎坚持原则,不惧权势。桂萼、张璁被召为翰林学士时,杨慎曾多次上书反对,即使被下昭狱,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5分)(2)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415题。水龙吟 登邯郸丛台王恽春风赵国台荒,月明几照苕华梦。纵亡横破,西山留在,翠鬟烟拥。剑履三千,平原池馆,谁家耕垄?甚千年事往,野花双塔,依然是,***人咏?还忆张陈继起,信侯王、本来无种。乾坤***,中原自古,几多麟凤?一寸囊锥,初无铦颖,也沾

26、时用。对残灯影淡,黄粱饭了,听征车动。注:丛台:原名武灵台,相传是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所建。苕华:美玉名。后以指品德容貌美好的女子。赵武灵王梦中见美女鼓瑟歌诗,颂赞赵王生当其时,福禄无边。剑履,即平原君赵胜。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咏史词,词人在春日登邯郸台览物生情,触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意境开阔,笔力雄健。B“翠鬟”把西山人格化,写出西山在烟云拥簇中如翠鬟高耸,***山色尤撩人浮想,以乐景衬哀情。C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今昔对照手法,在巨大的时空跨度和跳跃的意象剪辑中溢出强烈的盛衰之感。 D词的结句回视现实,由思古之幽情引发一股勃郁亢奋之力,显得慷

27、慨激昂,于收处蓄以不尽之势。15清刘熙载艺概词概云:“昔人词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这首词是如何体现“其中有我在”的?请结合词句品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师说认为: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这才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2)曹刿论战中曹刿对战争有很精辟的见解,曹刿认为能打败齐师的原因是“_”,他不让立即追逐齐师是因为“_”。(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

28、原的离***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_, 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月4日晚,形如“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盛装绽放。在***肺炎疫情_全球,世界经济迈入寒秋,多国暂停或取消国际大型展会的特殊时刻,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_。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目的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_,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繁荣。为了进博会不缺席、不爽约,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克服了诸多困难,世界_。根据多家国际经济***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给困境中的全球经济注入

29、了巨大的信心和能量,让处于困境中的外国企业有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蔓延 有目共睹 共克时艰 举世瞩目B漫延 有目共睹 共纾国难 举世瞩目C漫延 举世瞩目 共纾国难 有目共睹D蔓延 举世瞩目 共克时艰 有目共睹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多家国际经济***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B根据多家国际经济***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C根据多家国际经济***预测,今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D多家国际经济***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B中国已成为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C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D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

温馨提示:
1. 高品质文库网仅展示《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gpinxiao.vip/doc/898eb2434c8c31dd.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