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文库网

人教版 选修五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时间:2023-03-20 04:44:29  热度:0°C

1、人教版-选修五有机化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知识总结课标要求1/了解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了解常见有机物中的***团,能正确表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 2/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手性异构体)。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5/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要点精讲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的骨架分类2/按***团分类(1)***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又:链状烃和脂环烃统称为脂肪烃。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

2、)碳原子的结构特点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碳原子不仅可以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也能形成单键、双键或三键。 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短不一的碳链和碳环,碳链和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所以有机物种类纷繁,数量庞大。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1)概念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 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同分异构体的类别碳链异构:由于分子中烷基所取代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正丁烷和异丁烷;位置异构:由于***团在碳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如1-***和2-***;***

3、团异构:有机物分子式相同,但***团不同产生的异构现象,如乙酸和甲酸甲酯;给信息的其他同分异构体:顺反异构,对映异构。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烷烃烷烃只存在碳链异构,书写时应注意要全面而不重复,具体规则如下:成直链,一条线;摘一碳,挂中间,往边移,不到端;摘二碳,成乙基;二甲基,同、邻、间。 具有***团的有机物一般书写的顺序: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团异构。 芳香族化合物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3种。 (2)常见的几种烃基的异构体数目C3H7:2种C4H9:4种(3)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基元法如丁基有四种,则丁醇、戊醛、戊酸等都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替代法

4、如二***苯(C6H4Cl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又如CH4的一***代物只有一种,新戊烷C(CH3)4的一***代物也只有一种。 等效氢法等效氢法是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重要方法,其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氢原b/同一碳原子上的氢等效;a/规律有:子等效;位于对称位置上的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 研究有机化合物一般要经过的几个基本步骤:(1)用重结晶、蒸馏、萃取等方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离、提纯;(2)对纯净的有机物进行元素分析,确定实验式;(3)可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4)可用***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物中的***团和各类氢原子的数目,确定结构式。 三、有机

5、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法2/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1)烷烃命名烷烃命名的基本步骤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原则A/最长、最多定主链a/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b/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 B/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a/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的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 b/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 即同“近”,考虑“简”。 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

6、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 写名称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c/ 链的位号和名称。 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 ***数字用“,”相隔,汉字与***数字用“”连接。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选主链:将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作为“某烯”或“某炔”。 编号位: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并用***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命名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

7、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两个氢原子被两个甲基取代后生成二甲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可分别用邻、间、对表示。 将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编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给另一个甲基编号。 四、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步骤2/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元素分析定性分析用化学方法鉴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定量分析将一定量有机物燃烧后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测定各产物的量从而推算出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的最简单整数比。 李比希氧化产物吸收法用CuO将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氧化后,产物H2O用无水CaCl2吸收,CO2用KOH浓溶液吸收,计算出分子中碳、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含量,其余的

8、为氧原子的含量。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原理样品分子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到达***的时间因质量不同而先后有别质谱图质荷比:分子离子与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 最大的数据即为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分子结构的鉴定(1)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物理方法:质谱、***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2)***光谱(IR)当用***线照射有机物分子时,不同***团或化学键吸收频率不同,在***光谱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3)核磁共振氢谱处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氢原子在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不同;吸收峰的面积与氢原子数成正比。 4/有机化合物

9、分子式的确定(1)元素分析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测定最常用的是燃烧分析法。 将样品置于氧气流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碱液吸收,称重后即可分别计算出样品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元素质量分数的确定(2)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规律最简式规律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例相同。 要注意的是:a/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与含有2n个碳 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b/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有机物a/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与含(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 b/含有

10、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 “商余法”推断烃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a/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的氢原子数。 b/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氢原子数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5/有机物分离提纯常用的方法(1)蒸馏和重结晶(2)萃取分液液液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色谱法原理: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的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 常用吸附剂:碳酸钙

11、、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第二章知识总结课标要求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 们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与其他有机物的相互联系。 4/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5/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一、几类重要烃的代表物比较1/结构特点2、化学性质(1)甲烷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等一般不起反应。 氧化反应甲烷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火焰的颜色为淡蓝色。 其燃烧热为890kJ/mol,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12、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取代反应:有机物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气的取代反应分四步进行:第一步:CH4+Cl2CH3Cl+HCl第二步:CH3Cl+Cl2CH2Cl2+HCl第三步:CH2Cl2+Cl2CHCl3+HCl第四步:CHCl3+Cl2CCl4+HCl甲烷的四种***代物均难溶于水,常温下,只有CH3Cl是气态,其余均为液态,CHCl3俗称***仿,CCl4又叫四***化碳,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2)乙烯与卤素单质X2加成CH2CH2X2CH2XCH2X与H2加成CH2CH2H2CH3CH

13、3CH2与水加成HXCH3CH2XCH2CH2与卤化氢加成CH2H2OCH3CH2OH氧化反应常温下被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 易燃烧CH2CH23O22CO2+2H2O现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加聚反应二、烷烃、烯烃和炔烃1概念及通式(1)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nl)。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n2)。 (3)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分子通式为:CnH2n2(n2)。 2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

14、,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的小。 (4)在水中的溶解性:均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1)均易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通式为:(2)烷烃难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在光照条件下易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烯烃和炔烃易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易发 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三、苯及其同系物1苯的物理性质2/苯的结构(1)分子式:C6H6,结构式:,结构简式:_或。 (2)成键特点: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介于碳

15、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 (3)空间构形:平面正六边形,分子里12个原子共平面。 3苯的化学性质:可归结为易取代、难加成、易燃烧,与其他氧化剂一般不能发生反应。 4、苯的同系物(1)概念: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通式为:CnH2n6(n6)。 (2)化学性质(以甲苯为例)氧化反应:甲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环对烷基的影响使其取代基易被氧化。 取代反应a苯的同系物的硝化反应b苯的同系物可发生溴代反应有铁作催化剂时:光照时:5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比较(1)异同点相同点:a都含有碳、氢元素;b都含有苯环。 不同点:a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只含有碳、氢元素,芳香

16、族化合物还可能含有O、N等其他元素。 b苯的同系物含一个苯环,通式为CnH2n6;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芳香族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苯环上可能含有其他取代基。 )苯1含苯环的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6/)相互关系2( 的***代物苯的一***代物只有1种:苯的二***代物有3种:(2)苯的同系物及其***代物甲苯(C7H8)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为C8H10的芳香烃同分异构体有4种:甲苯的一***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四、烃的来源及应用五、卤代烃1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团。 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X键易断裂。 2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溶解性:不

17、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3Cl常温下呈气态,C2H5Br、CH2Cl2、CHCl3、CCl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填“”或“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3CH2Br为例)(1)取代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化学方程式为:4卤代烃对环境的污染(1)******烃在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 (2)******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原子***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实际上***原子起了催化作用2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取少量卤代烃;加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加入稀硝酸酸化;加入硝

18、酸银溶液;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可确定卤族元素(***、溴、碘)。 )实验说明: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3( 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加入稀HNO3酸化的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生成的棕黑色Ag2O沉淀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4)量的关系:据RXNaXAgX/1mol一卤代烃可得到1mol卤化银(除F外)沉淀,常利用此量的关系来定量测定卤代烃。 第三章知识总结课标要求1/了解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19、。 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要点精讲一、烃的衍生物性质对比1脂肪醇、芳香醇、酚的比较2苯、甲苯、苯酚的分子结构及典型性质比较3醛、羰酸、酯(油脂)的综合比较4烃的羟基衍生物性质比较5烃的羰基衍生物性质比较6酯化反应与中和反应的比较7/烃的衍生物的比较二、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三、烃及其重要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课标要求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 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

20、济、中的应用, 要点精讲一、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1/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1/1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1)特点单体分子含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单体和生成的聚合物组成相同;反应只生成聚合物。 (2)加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将链节写在方括号内,聚合度n在方括号的右下角。 由于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表示。 (3)加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均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只有一种。 共聚反应:发生加聚反应的单体有两种或多种。 1/2缩合聚合反应(简称缩聚反应)(1)特点缩聚反应的单体至少含有两个***团;单体和聚合物的组成不同;反应除了生成聚合物外,还生成小分子;含有两个***团的单体缩聚

21、后生成的聚合物呈线型结构。 (2)缩合聚合物(简称缩聚物)结构简式的书写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3)缩聚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单体的物质的量与缩聚物结构式的下角标要一致;要注意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一般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n1)。 以某分子中碳氧双键中的氧原子与另一个基团中的活泼氢 原子结合成水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以醇羟基中的氢原子和酸分子中的羟基结合成水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以羧基中的羟基与氨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H2O的方式而进行的缩聚反应。 1/3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比较2/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的确定2/1加聚产物、缩聚产物的判断判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时,首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 判断方法是:(1)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全部是碳原子形成的碳链,则一般为加聚产物;(2)若链节结构中,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他原子(如N、O等),则一般为缩聚产物。 2/2加聚产物单体的判断方法(1)凡链节的主链中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聚合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

温馨提示:
1. 高品质文库网仅展示《人教版 选修五有机化学知识总结》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文档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gpinxiao.vip/doc/6d15378ff51bf457.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