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要

时间:2023-07-02 10:57:03  热度:0°C

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临证经验丰富,擅长治疗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经验总结如下。

王坤根指出,UC病位在肠,同时与脾、***、***密切相关。脾虚***郁、***阳不足为其本,湿热、食积、瘀血为其标。王坤根治疗UC时,既综合考虑宏观与微观的辨证关系,又充分发挥口服给药与外用灌肠的优势,常取佳效。

辨治特色

健脾疏***温***UC患者脾虚***郁、***阳不足为其本,王坤根治疗UC首重健脾,健脾则用甘温,常取仲景健中法,用东垣补中意,用药如黄芪、党参、炒白术、山药、仙鹤草等。另脾主升清,下者举之,予柴胡、葛根、桔梗等鼓舞清气上升,则浊***自降。***郁气滞,横犯脾土,也是导致UC久泻不愈的原因之一。王坤根疏***理脾取法四逆,药如柴胡、枳壳、赤白芍、郁金等。UC反复发作,久泻脾阳受累,渐及于***,阳气不升,脏气不固而致久泻不止,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者,亟须用四神丸温***暖脾、辛热回阳,药用补骨脂、巴戟天、肉豆蔻、吴茱萸之属。王坤根指出,对于UC湿热、食积、瘀血标实之证,祛邪不可过度,以免损伤正气。行气导滞,多用保和丸,少取大黄、槟榔等破气之品;祛湿热常合葛根芩连汤,药如葛根、黄芩、黄连等;化瘀血多合血府逐瘀汤,药如赤芍、当归、鸡血藤、丹参。

燥湿、化瘀敛疮水湿、食积、瘀血搏结于肠,阻塞经脉,郁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内痈。针对内镜下糜烂、溃疡、肉芽***增生乃至息肉等“内痈”表现,王坤根主张采用清热解***消肿、化瘀敛疮生肌治法,进行局部灌肠治疗。常取白头翁汤合五味消***饮清热解***、消痈散结,药如白头翁、黄柏、黄连、金银花、蒲公英、苦参等;另伍五倍子、白及、云南白药、锡类散等活血化瘀、敛疮生肌。

舒畅情志、合理饮食临***上UC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情绪因素往往会加重病情的发展。王坤根每次处方后,总会向患者强调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亲情支持。此外,“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为避免“食复”,王坤根又常会叮嘱病人细嚼慢咽、少量多餐,饮食清淡,忌食生冷、油腻、酸辣食物,多食山药、黄豆、燕麦及益生菌制品等,适量控制***制品摄入量。

典型医案

刘某,男,17岁。2017年11月3日因“腹痛腹泻伴低热1月余”来诊。外院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病理为黏膜呈炎性反应,可见糜烂、水肿。目前服用美沙拉嗪、甲***龙等药物,效果欠佳。刻诊: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平素常有腹痛腹泻,***日行3~4次,便中常有黏液,便后腹痛可缓解,常有后重感,自觉疲乏无力,烦闷不适,近日体温为37/5℃,舌红嫩苔黄腻,脉细濡。

辨证:***脾不和,湿热内蕴。

治则:养血调***,清热化湿,健脾益气。

方药:炒白术、炒白芍、炒防风、炒黄芩、川槿皮、桔梗各12g,炒葛根、茯苓各15g,仙鹤草、生黄芪、马齿苋30g,炒黄连、生甘草各6g。10剂。

灌肠方:蒲公英15g,苦参、黄柏、白及各10g,云南白药4g。前4药煎浓汁100~150mL,匀入云南白药后,每晚保留灌肠,10剂。另嘱饮食、情志等将息调摄。

11月14日二诊:患者大便较前明显成型,***日行1次,精神转佳,体温已降至正常,诸症好转,遂依前方法调治2月余。电话随访,诉症状已明显缓解。

按 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土虚木乘,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腹痛腹泻,舌质红嫩、苔黄腻、脉细濡则为湿热内阻之象。内服汤药王坤根以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调和***脾、清化湿热;另以清热利湿、化瘀生肌之灌肠方祛邪扶正。王坤根治疗,采用内服外用结合的方法,兼嘱调养将息,故收效颇佳。(沈淑华 江张曦 浙江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温馨提示:
1. 高品质文库网仅提供《王坤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探要》全文中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章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gpinxiao.vip/doc/3969aa89151f06be.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