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美好夙愿。孩子懂事,做事有分寸,学习更不用父母操心,这样的别人家的孩子,让多少家长羡慕。但真正能培养出大家羡慕的别人家孩子的家长,并不是太多。这五种父母,累死累活,估计也培养不出来孩子的好成绩。我们听听这位家庭教育领域的达人,是怎么分析的。如果你也中了某条或几条,请尽早改正。(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第一类父母:没原则。
电子产品这种事情,你说不能碰就不能碰。因为对电子产品管理没有底线,造成孩子成绩步步下滑的例子并不少见。早两年我有一个邻居,他的孩子小升初的时候,考全县第十名。开学前就收到通知,被分到了零班。也是为给孩子奖励,孩子爸爸在暑假期间买了一台2000多的手机。
你说现在有几个小孩不喜欢手机的,又是家长奖励的,可以名正言顺的玩。然后就是因为控制不住手机,初一下学期的时候刚开始,排名已经降到100多名。到初二开学已经降到了300多名了,被调出了零班。现在初三了,降到600多名了,问我怎么办?
我说那你是怎么做的呀?他说,跟孩子沟通啊,不吵架呀,怎么怎么样。我说都这样了还不吵架呢?他说,那不是专家说了要和孩子做朋友吗?
我的天啊。哪有哪个亲子关系没有磕绊的?你原则和底线要非常的强势啊,你可以温柔,但必须坚定。如果你不坚定,你的底线会被一次次突破,最后变成没有底线。这真是你想要的结果吗?恐怕到那时,想管已经管不了。给自己留下无尽的后悔,只能放任不管。
第二类父母:总是***孩子。
我们从小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就这点出息,你就能考这么点分,你怎么不和优秀的比呢?
之前网上有个热搜,一个孩子数学考了99分。但他爸爸天天盯着他,那一分是怎么扣的?
然而那次他的***战胜了他的人生巅峰,进步了37分,但是爸爸无感。你看孩子和家长没办法同频共振。家长选择性地看见,他的焦点永远在孩子的缺点上。
久而久之,它不是一个孩子学得好学不好的问题。是这个孩子还愿不愿意学习的问题,甚至有孩子因此就厌学了。
第三类父母:期望过高。
就比如说像暑假、寒假这样比较长的假期。有的家长给孩子定的时间表,那叫一个密密麻麻。还美其名曰说,当年哪个清华的,哪个北大的就是这样的。
想法是美好的,但往往事实上却是事与愿违。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们定这么完美的时间表,只有一个结果,就让孩子体验一次失败,让他感觉他不够自律,他到不了那个高度。而家长由此引发的失落感也越强。
第四类父母:说话不算话。
都说言传身教,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面前是一种榜样。但有些家长,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随意许诺各种对孩子***不小的条件,但事后却不愿意兑现。
比如告诉孩子,咱们就做一个小时作业啊,然后就可以打游戏了。结果在打游戏之前,又和孩子商量能不能再多写十分钟作业?其实如果你真正想让孩子多做十分钟作业,在一开始许诺时,就告诉孩子,先做70分钟作业,然后就可以打游戏了。这样孩子当时答应,家长也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大家皆大欢喜不好吗?何必弄得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用打折扣?
为什么有的孩子慢慢地,就不愿意去按照父母的规划去走了?因为他从小就体验了,你说话不算话,我不相信你。这和平常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很讨厌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一样的。有求于人是好话说尽,你只要说,他都给你说得好好的,当时听着舒服,过后却又是另一副嘴脸。请问你上一次当之后,还会再上这人的当吗?我想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对对方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信任。
其实孩子往往是特别有契约精神的,但谁在摧残这个家庭里的契约?有的时候是爸爸和妈妈。其实家庭成员之间和朋友一样,需要有契约精神的。
倘若你能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习惯的话,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受益。延迟满足不是不兑现,是暂时往后,但孩子得到的满足,一定比现在马上兑现得到的要多,而且不能一直拖。适当延迟,然后兑现承诺,否则孩子会产生对家长的不信任感。
免责声明:
1. 《这五类家长,累死累活也很难培养出孩子的好成绩》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36120132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