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说我太狂傲,有违儒家传统的中庸,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此言正确。从做人之道论人应当谦虚、胸怀若谷,从月的变化规律论盈则向亏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但是对于认识世界、做学问的实事求是的根本来说,肯定与否定才是认识存在的方法和过程,而肯定与否定又必须是明确的。认识存在的方法和过程就是肯定已经被证实了正确的而否定已经被证实了不正确的内容,从而更接近正确的根本。我在文章中只是把古今学者的论法以理论为依据加以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否定错误的方法,这是学习研究的必然,这个过程容不得丝毫的假客气,必须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学习研究,不实事求则不是学习研究而为无知狂傲,而模糊的观点和方法却不能用在学习研究上,特别是在易学的数术中。古人留给我们的内容有大面积的模糊,这已经让千年以来众多的学者头痛,已经形成众多派别、方法的纷乱局面,而众多派别、方法的出现却不是认识角度不同的百花齐放,而是盲人摸象莫衷一是的似是而非。我们后学者的难度是要以众盲人的点滴而拼出大象的整体,有了对整体的认识后则再用各个盲人的论断则都为正确,反之则都为不正确。历史上的《三命通会》收罗了不少方法,可惜作者自己没有主体正确的认识而使《三命通会》成了大杂烩而不是有主体有系统有分类的满汉全席。我在九十年代初下海经商而有千万小富,中年黄金年月而投入周易学习,所求不是金钱,而是学术,损失的却不只是金钱。如今有了点认识而与天下学者交流,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点评几个学者的得失来表现自己的狂傲,而只是表达在众多的模糊面前我们后学者求学之苦。而有点轻浮学者说我想出名,此言也不太准确,我如果为了出名,仅仅把我的《铁板神象》的某一干生某一月的论述出书就可以名满天下,还需要在自己的网页上长期的苦口婆心?年轻一代的轻浮、盲目不信任让人伤心、忧心,多数人只是图热闹而不是求学。在龙隐网的论坛中,虽然人多话多,但我耐心地看了所有文章,竟然没有一篇文章是入门的,但是唱戏的、喝彩的依然是响声一片。昨天是这样,今天是这样,明天呢?让人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文章《药》来,***党人说百姓可怜,百姓说***党人疯了。
免责声明:
1. 《(1)肯定与否定》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36120132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