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让师姐对我刮目相看

时间:2023-11-21 10:35:19  热度:0°C

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很多,不知道大家平时都用哪些方法?

小编今天介绍的是用的不多的双分子荧光互补( 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实验,但是大家都挺感兴趣的的。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是一种可视化活细胞中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定位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模式生物中。网上有很多帖子也讲了这个实验,但是大部分都是到处抄来拼接到一起,骗粉丝流量的。这种基本上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原理:BiFC检测的原理就是把增强型***荧光蛋白(EYFP)从特定的位点分割成N端部分(N-fragment)和C端部分(C-fragment),然后把N端部分和C端部分,分别放到两个不同的载体上,于是就有了两个空载体:pBiFC-VC155和pBiFC-VN155(I152L)。下图分别是pBiFC-VC155的图谱和***区、pBiFC-VN155(I152L)的图谱和***区。EYFP被分成了两段,所以不能发光。但是如果空间上靠的很近的话,就可以恢复发光。因此要研究蛋白A和蛋白B有没有互作,就分别把A和B***到pBiFC-VC155和pBiFC-VN155(I152L)上,然后共转染到细胞里,如果A和B互作,就会发光。还有个好处就是能看到相互作用的定位情况。

BiFC原理(Océane Marescal/ 2020/ Bio Protoc)

要注意的是,细胞里大量表达的EYFP两个片段可能自发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假阳性的背景荧光,所以对照组要做pBiFC-VC155和pBiFC-VN155(I152L)空载体的共转染。另外,这个是EYFP,不是所有荧光显微镜都可以直接看YFP的,做之前一定要确认有可以看YFP的显微镜。网上很多帖子都不说这一点,害人不浅。

网上很多不专业的博主抄来的帖子,不会看图谱,所以不知道pBiFC-VC155载体上带的是HA标签,pBiFC-VN155(I152L)载体上带的是Myc标签。也就是说,如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初步判断两个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话,还可以收样做Co-IP验证,简直一举两得,直接一波拿下两张Figure,组会PPT就搞定了。

pBiFC-VC155和pBiFC-VN155(I152L)这两个空载的多***区都是在Tag和EYFP片段之间。如果有的家人们研究的蛋白的C末端很特殊,需要暴露出C末端的话,可以用同源重组法***到VC155后面(终止密码子之前),最好要记得加上GSGG linker。Tag前面有自己的起始密码子,从Tag到VC155结束,整个阅读框都没有移码,所以可以直接***到终止密码子之前。

为了避免家人们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案例分析肯定少不了。

这是一篇2013年发表在《PLOSGENETICS》上的文章,图1就是用BiFC证明了ATG8a和NBR1在植物中的相互作用。把ATG8a和N-YFP融合,把NBR1和C-YFP融合,就能产生***荧光证明ATG8a和NBR1互作。这里用了三个对照,一是ATG8a-N-YFP和C-YFP空载不能产生荧光;二是N-YFP空载和NBR1-C-YFP不能产生荧光;三是ATG8a-N-YFP和mNBR1-C-YFP不能产生荧光(之前有人报道过NBR1W661A/I664A突变不能和ATG8a互作)。所以,BiFC这个实验就是只要会分子***、细胞转染和荧光显微镜使用的,都能做出来。

ATG8a和NBR1在植物中的相互作用(Jie Zhou et al/ 2013/ PLoS Genet)

实验中有问题的家人可以点小程序到交流社区评论留言

很多朋友问题都一样,私信一个个回复效率太低了。实验中有问题的家人可以到小程序的交流区评论留言,既可以提问,也可以回答别人的问题。

免责声明:
1. 《学会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让师姐对我刮目相看》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36120132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