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郑国职方考》摘录
仲伟
《春秋郑国职方考》是一篇有关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历史地名的重要文献,名称和地理位置以《春秋左传》记载为主,参考《国语》、《战国策》、《山海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汉书》、《水经注》诸书,旁征博引,除妄存真,蔚为壮观,读之犹如观图。作者陈嘉桓为***时期“禹县三杰”之一,曾纂修***《禹县志》。他在自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山川能说,窃附九能之意,俾治《左传》者有考焉。”
《春秋郑国职方考》载于禹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整理的《钧州志点注》附录。“禹县三杰”之一角山先生王棽林评价该篇文章说:“春秋郑事具详《左传》,然皆散乱不归部属,今乃零者整之,离者合之,浑者画之,沉者勾之。今复有之,洵快事矣。”今摘录《春秋郑国职方考》有关许昌境内陆名一段文字,并稍作注释。
“……东南曰鄢,一曰鄢陵,故郐姓国,郑武公灭之,其亡也由仲任【1】,实今鄢陵。正南曰长社,社树暴长,故曰长社。曰繻葛、曰长葛、曰棘泽,实今长葛。曰许田,亦曰鲁城,《鲁颂》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2】。许者,许田也,鲁朝宿之邑。郑汤沐邑在鲁泰山下,曰邴。郑归邴于鲁,易许田入郑。曰狐壤、曰萧鱼、曰浊泽、曰宛,郑大夫宛射犬邑。曰函氏、曰棫林,曰展陂,曰鉏任,冷敦之田【3】,实今许昌。本许国,近郑,畏郑逼,请于楚,迁叶。郑遂并许,亦曰旧许。曰城颍,曰皋鼬,实今临颍。又南曰胡,故胡国,归姓,郑武公灭之。南与楚境毗,召陵及陉西南曰栎,即虢郐八邑之历,郑别都也。郑庄公城栎,而置子元焉【4】,使昭公不立。曰康,夏少康邑,周封康叔,徙卫,故作《康诰》。曰颍北、曰上棘、曰高氏、曰雍氏。黄帝臣雍父作杵臼,亦曰雍梁。曰阳陵、曰大陵、曰钧台,实今禹。其后为阳翟。曰氾,南氾也。曰汾,实今襄城。周襄王适郑处氾,故曰襄城。”
【1】“其亡也由仲任”,该句意思是***的责任应由祭仲承担。祭足,因其字仲,故史书多称祭仲,这里的仲就是祭仲,为春秋时期郑国大臣。姬姓,祭(zhai)氏,郑国祭邑(今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人,春秋时期著名***家、谋略家。
【2】《鲁颂》:《诗经》三颂之一,共四篇。内容为歌颂鲁僖公兴祖业、复疆土、建新庙的功绩。该句出自《閟宫》第八章:“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
【3】曰鉏任,冷敦之田:鉏任为地名,冷敦之田,冷氏、敦氏的田地。田和邑的区别,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另一种解释,鉏、任、冷、敦为并列四姓。
【4】子元,人名,郑国大臣。公元前743年,周桓王率领卫、陈、虢、蔡四国之师征伐郑国,与郑军大战于葛,结果大败。郑庄公麾下大臣子元,为郑国葛之战的胜利立有大功。战争结束之后,郑庄公***行赏,将他封到了栎邑,即今之禹州。古代对城市的建筑规模有着严格要求,郑庄公为表彰子元,特地增修了栎邑,提高了它的等级和规模。从此之后,栎邑在郑国的地位大幅提升,成为郑国别都。
免责声明:
1. 《《春秋郑国职方考》摘录》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36120132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